主题教育 | 尊崇法治精神,弘扬优秀文化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来源:周剑霜
11月30日,我校文科、理科支部分别以视频连线方式,在两校区同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书记党课。文科支部书记张睿、理科支部书记沈伟韧分别以《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和《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向支部党员讲党课。

图片

在文科支部的党课上,张睿书记从“孙志刚事件”入手,以小见大向支部同志分析了这一案例在推动中国法治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她从历史的视角入手,梳理了收容遣送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收容遣送制度已经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孙志刚事件”作为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推动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随后,她从《民法典》新增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入手,强调了惩恶扬善、见义勇为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法典》在这种文明基础上,将见义勇为等行为在立法上给予充分肯定,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度困扰公众的“救不救”“扶不扶”问题,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重演。张睿书记还结合《宪法》《立法法》以及《民法典》的内容,指出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并强调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作为党员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持续提高法治素养,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图片

在理科支部的党课上,沈伟韧书记指出,历次学习教育的主题和侧重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如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要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她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书中的专题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向同志们进行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之为“根和魂”,喻之为“精神命脉”,视之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课上,沈伟韧书记通过“礼之用,和为贵”等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的联系,介绍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通过党课学习,同志们进一步明确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崭新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品质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听完党课,同志们认识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取决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理科支部联合供稿

文/夏维维、言延

摄影/尤心哲、马陈鸣

编辑/李嘉路